媒体报道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媒体报道
人民网专访我院肛肠专家张晓明主任
描述症状 快速解答 预约就诊 到院就诊 无需排队

  近年来,我国癌症患者的数量正在持续上升,在众多的癌症疾病中,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病变要占到 60%以上,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病变主要包括胃癌、结直肠癌以及食管癌,其中胃癌、结直肠癌已成为严重影响和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况的一大难题。

  什么是结直肠癌?其患病因素有哪些?民众又该如何预防?在世界肠道健康日即将到来之际,权威媒体人民网邀请我院肛肠专家张晓明主任做客演播厅,和网友聊一聊相关话题。

  主持人: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,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它。那张主任,什么是结直肠癌呢?

1.png

  张晓明:结直肠癌也叫大肠癌,是常见的恶性肿瘤,据《2020年中国癌症情况分析》数据显示,我国消化道肿瘤(结直肠癌、胃癌、食管癌)占恶性肿瘤的38%左右,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对较高。结直肠癌、胃癌分别位居全部新发癌症病例中的第2和第3位。而在癌症病人死亡率方面,胃癌、结直肠癌则分别居第3和第4位。目前主要存在患病人数多、患病人数中晚期多且呈年轻化趋势,很多患者发现时候已是中晚期,患者5年生存率低(预后差)。

  主持人:许多结直肠癌发现时往往是中晚期,这是为什么呢?

  张晓明:这是因为结直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,即使有轻微症状也容易被忽视,如出现便血、肛门坠胀、腹痛腹胀、排便习惯改变、便秘和腹泻交替等。发展到症状明显时,如出现黏液血便、坠胀、排便困难、消瘦、贫血等,可能已经到了进展期(中晚期),因此,结直肠肿瘤早期的预防筛查工作尤为重要。

  主持人:结直肠癌与哪些因素有关呢?

  张晓明:结直肠癌和其他肿瘤并不完全一样,它的发病原因不是特别明确,但目前比较明确的是一些高危因素或诱发因素以及癌前病变(息肉、腺瘤、炎症等)跟它密切相关。

  第一,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。如过多摄入辛辣、高脂肪、高蛋白食物或红肉等。平日摄入的膳食纤维不足,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,少动、生活不规律等都会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。

  第二,患者自身患有一些肠道疾病也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因素,如慢性炎症,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,有流行病学统计显示,它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5-10倍左右。肠道息肉也是高危因素,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达40%,所以平时筛查非常重要。

  第三,遗传因素。对于有家族性息肉病的病人,癌变的发生率更高,大约占10%—15%。

  此外,有其他癌症史,长期精神处于压抑状态,慢性腹泻、长期便秘、排便习惯不好等,都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。

2.png

  主持人:前面您多次讲到早期筛查尤为重要,那早期结直肠癌都用什么样的方式筛查?

  张晓明:肠镜是检查结直肠最直观最准确的工具,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筛查结直肠癌的“金标准”。早期和中晚期转移后的癌症预后不完全一样,早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%,而晚期不足10%。所以,通过肠镜检查都可以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
  主持人: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,才能预防和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呢?

  张晓明:依据《国内外消化道肿瘤诊疗预防指南》,结直肠癌的预防分为一级、二级和三级预防。

  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,它包括生活方式调整,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大便习惯,加强体育锻炼,改善饮食结构、增加膳食纤维、维生素的摄入,戒烟戒酒,调节情绪,保持良好的心情。对于有多发性息肉家族史、家族有肠癌病史、自身有其他恶性肿瘤史的高危人群,要特别引起重视,定期肠镜检查非常重要。

  二级预防是早诊早治,主要依赖于结肠镜检查,若肠镜检查发现有结直肠腺瘤、息肉等要予以早期切除,若发现结直肠炎性病变需要早期及时治疗,以免发展为中晚期(进展期)。

  三级预防是综合防治,主要针对中晚期结直肠癌,其中包括手术、放疗、化疗等治疗方式,重在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,延长生存期。

  宣传健康科普,提高公民健康素质已成为全民共识。重庆东大肛肠医院专家们多次受到人民网的邀约,用大家听得懂、记得牢的语言替代专业性强的医学术语,将健康知识宣传与临床工作经验相结合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科普为民”的社会责任,致力于做健康理念与健康知识的传播者!